java-concurrent
  • 前言
  • Java多线程基础
    • 线程简介
      • 什么是线程
      • 为什么要使用多线程/线程使用的好处
      • 线程的优先级
      • 线程的状态
      • Daemon线程
    • 启动和终止线程
      • 构造线程
      • 启动线程
      • 中断线程
      • 过期的suspend()、resume()和stop()
      • 安全地终止线程
    • 多线程实现方式
    • 多线程环境下,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都会共享吗?
    • Java线程间的协助和通信
      • Thread.join的使用
      • volatile、ThreadLocal、synchronized3个关键字区别
      • volatile关键字
      • ThreadLocal关键字
      • synchronized关键字
      • Java线程等待和通知的相关方法
    • 实战应用
      • 连接池
      • 线程池
      • 如何计算合适的线程数
  • Java线程池与框架
    • Executor 框架
    • 自定义线程池——ThreadPoolExecutor
    • 线程池工具类(单例模式)
    • 关闭线程池
    • 合理地配置线程池
    • 线程池的监控
    • 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产生的原因
    • SpringBoot配置线程池工具类
    • FutureTask详解
    • CompletionService讲解
    • Future、FutureTask、CompletionService、CompletableFuture区别
  • Java内存模型
    • Java 内存模型的基础
      • 并发编程模型的两个关键问题
      • Java内存模型的抽象结构
      • 从源代码到指令序列的重排序
      • 并发编程模型的分类
    • 重排序
      • 数据依赖性
      • as-if-serial语义
      • 程序顺序规则
      • 重排序对多线程的影响
    • 顺序一致性
      • 数据竞争与顺序一致性
      • 顺序一致性内存模型
      • 同步程序的顺序一致性效果
      • 未同步程序的执行特性
    • volatile内存语义
      • volatile的特性
      • volatile写-读建立的happens-before关系
      • volatile写-读的内存语义
      • volatile内存语义的实现
      • JSR-133为什么要增强volatile的内存语义
    • 锁内存定义
      • 锁的释放-获取建立的happens-before关系
      • 锁的释放和获取的内存语义
      • 锁内存语义的实现
      • concurrent包的实现
    • final域内存语义
      • final域的重排序规则
      • 写final域的重排序规则
      • 读final域的重排序规则
      • final域为引用类型
      • 为什么final引用不能从构造函数内“溢出”
      • final语义在处理器中的实现
      • JSR-133为什么要增强final的语义
    • happens-before
    • 双重检查锁定与延迟初始化
      • 双重检查锁定的由来
      • 问题的根源
      • 基于volatile的解决方案
      • 基于类初始化的解决方案
    • Java内存模型综述
      • 处理器的内存模型
      • 各种内存模型之间的关系
      • JMM的内存可见性保证
      • JSR-133对旧内存模型的修补
  • HashMap实现原理
    • 讲解(一)
    • 讲解(二)
    • HashMap原理(面试篇)
    • HashMap原理(面试篇二)
  • ConcurrentHashMap的实现原理与使用
    • 为什么要使用ConcurrentHashMap
    • ConcurrentHashMap的结构
    • ConcurrentHashMap的初始化
    • 定位Segment
    • ConcurrentHashMap的操作
    • ConcurrentHashMap讲解(一)
  • Java中的阻塞队列
    • 什么是阻塞队列
    • Java里的阻塞队列
    • 阻塞队列的实现原理
  • Fork/Join框架
    • 什么是Fork/Join框架
    • 工作窃取算法
    • Fork/Join框架的设计
    • 使用Fork/Join框架
    • Fork/Join框架的异常处理
    • Fork/Join框架的实现原理
    • ForkJoinPool的commonPool相关参数配置
  • java.util.concurrent包讲解
    • 线程安全AtomicInteger的讲解
    • CompletableFuture讲解
      • CompletableFuture接口详解
      • CompletableFuture与parallelStream()性能差异
      • CompletableFuture接口详解2
  • Java线程安全
    • 性能与可伸缩性
    • 解决死锁
    • 死锁定义
    • 如何让多线程下的类安全
    • 类的线程安全性定义
    • 实战:实现一个线程安全的单例模式
  • Java常用并发开发工具和类的源码分析
    • CountDownLatch
    • CyclicBarrier
    • Semaphore
    • Exchange
    • ConcurrentHashMap
    • ConcurrentSkipListMap
    • HashMap
      • HashMap源码实现及分析
      • HashMap的一些面试题
    • List
  • Java中的锁
    • 基础知识
    • 番外篇
    • synchronized 是可重入锁吗?为什么?
    • 自旋锁
  • Java多线程的常见问题
    • 常见问题一
Powered by GitBook
On this page

Was this helpful?

  1. Java多线程基础
  2. Java线程间的协助和通信

Thread.join的使用

如果一个线程A执行了thread.join()语句,其含义是:当前线程A等待thread线程终止之后才从thread.join()返回。线程Thread除了提供join()方法之外,还提供了join(long millis)和join(longmillis,int nanos)两个具备超时特性的方法。这两个超时方法表示,如果线程thread在给定的超时时间里没有终止,那么将会从该超时方法中返回。在代码清单4-13所示的例子中,创建了10个线程,编号0~9,每个线程调用前一个线程的join()方法,也就是线程0结束了,线程1才能从join()方法中返回,而线程0需要等待main线程结束。

代码清单4-13 Join.java

import java.util.concurrent.TimeUnit;

public class Join {
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throws Exception {
        Thread previous = Thread.currentThread();
        for (int i = 0; i < 10; i++) {
// 每个线程拥有前一个线程的引用,需要等待前一个线程终止,才能从等待中返回
            Thread thread = new Thread(new Domino(previous), String.valueOf(i));
            thread.start();
            previous = thread;
        }
        TimeUnit.SECONDS.sleep(5);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Thread.currentThread().getName() + " terminate.");
    }
    static class Domino implements Runnable {
        private Thread thread;
        public Domino(Thread thread) {
            this.thread = thread;
        }
        public void run() {
            try {
                thread.join();
            } catch (InterruptedException e) {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Thread.currentThread().getName() + " terminate.");
        }
    }
}
输出如下。
main terminate.
0 terminate.
1 terminate.
2 terminate.
3 terminate.
4 terminate.
5 terminate.
6 terminate.
7 terminate.
8 terminate.
9 terminate.

从上述输出可以看到,每个线程终止的前提是前驱线程的终止,每个线程等待前驱线程终止后,才从join()方法返回,这里涉及了等待/通知机制(等待前驱线程结束,接收前驱线程结束通知)。

代码清单4-14是JDK中Thread.join()方法的源码(进行了部分调整)。

代码清单4-14 Thread.java

// 加锁当前线程对象
public final synchronized void join()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{
// 条件不满足,继续等待
while (isAlive()) {
    wait(0);
}
// 条件符合,方法返回
}

当线程终止时,会调用线程自身的notifyAll()方法,会通知所有等待在该线程对象上的线程。可以看到join()方法的逻辑结构与4.3.3节中描述的等待/通知经典范式一致,即加锁、循环和处理逻辑3个步骤。

PreviousJava线程间的协助和通信Nextvolatile、ThreadLocal、synchronized3个关键字区别

Last updated 5 years ago

Was this helpful?